貼片元件的識別與檢測
信息來源于:互聯網 發布于:2022-11-29
非貼片元件的本體可以記錄較多的信息,如規格、型號、制造廠商、產品序號等。但貼片元件的體積非常小,其本體上不允許標注太多的信息,其標識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種:
一是簡化標識法,即將常規標識型號進行簡化,如用于液晶彩電開關電源的電流模式控制器LD7535,其貼片元件上的標識為“35”,如圖2所示。
二是代碼標注法,即將標識進一步簡化,用代碼來標注其型號,如一款液晶彩電背光驅動板上的貼片晶體管標注為“Alt”、“12W”,如圖3所示,這些代碼需查詢資料才能知道該元件的型號。
三是無標識,小功率(如1/16W)貼片電阻和小容量(皮法級別)貼片電容,因元件本體太小,無法印出標識,于是這些貼片元件就成了無標識元件。
一、貼片電阻
貼片電阻是電路板上應用數量最多的一種元件,形狀為矩形,本體顏色為黑色,電阻體上一般標注為白色數字(小型電阻無標識,稱無印字貼片電阻),如圖4所示。貼片電阻在電路板上的元件序列號(常稱位號)為R(如R1、R2等)。貼片電阻的基本參數有標稱阻值、額定功率、誤差級別、最高電壓、溫度系數等,但在實際使用中,只需關注標稱阻值和額定功率值這兩項參數就可以了。
1.貼片電阻的額定阻值
?。?)用3位數字表示電阻值。前2位數字分別為十位、個位值,稱為有效數值,第3位數字是。的個數(或稱為10的X次方),如標注為“152”,即為1500ω;標注為“101”,即為100ω;標注為“103”,即為10000ω(10 kω)。
若標注中帶有字母“R”該“R”表示小數點(單位是ω),如1R5,即1.5ω; R22,即0.22ω。這類標注多用于小阻值電阻。
?。?)用4位數字表示電阻值。前3位為有效值,分別表示千位、百位和個位值,第4位表示。的個數(或稱為10的X次方),如標注為“1501”,即為1500ω;標注為“1000”,即為100ω;標注為“1003”,即為100kω。若標注中帶有字母“R”的,其含義同上。
?。?)代碼標注法。該標注方法又稱E%序列表示法,多用于高精度(精度不大于1%)貼片電阻,其標注由兩位數字加一位代碼組成,前兩位數字為代碼,最后一位字母表示倍率。數字與字母的含義如圖5所示,如標注為“01A”,則表示阻值為100ω;標注為“02C”,則表示阻值為100kω。
2.貼片電阻的額定功率
采用數字標識的貼片電阻多為黑色,其功率級別分為1/20W、1/16W、1/8W、1/10W、1/4W、1/2W等,其中1/16W、1/8W、1/10W、1/4W的最多。一般功率越大,電阻體積也就越大,功率級別是隨著尺寸逐步遞增的。另外,外形相同的貼片電阻,顏色越深,功率值也越大。
對于耗散功率大于或等于1W的電阻,由于考慮到散熱要求,安裝時不得與印刷線路板直接接觸,因此電路板上用到的貼片電阻,一般都是小于1W的。由于單只貼片電阻的功率受限,若電路中需要較大功率電阻的地方,經常采用多只貼片電阻并聯(加串聯)的方法來增大功率值。貼片電阻的功率值不在電阻體上直接標注,可以根據電阻的“個頭”來判斷電阻功率值的大小。
3.貼片熔斷電阻
貼片熔斷電阻在電路中起到熔絲保護作用,一般串聯在某單元電路的供電支路中,如圖6所示。當流過該電阻的電流超過一定數值時,其電阻層快速熔斷,切斷電路該單元電路的供電電源,避免故障擴大化。該類電阻的阻值標注多為“000”或“0”,其正常電阻值為0ω
提示:貼片熔斷電阻是貼片電阻中的一個特殊類型,出于電路安全考慮,不宜換用普通貼片電阻代換,或用導線短接。
4.貼片排阻
貼片排阻是另一類型的貼片電阻,用于集中使用相同阻值電阻元件的電路中,如MCU引腳的上拉電阻,即在MCU的接口電路中應用較多,如圖7所示。
最常見的貼片排阻有:4引腳2元件貼片排阻,8引腳4元件貼片排阻,和10引腳5元件貼片排阻,分別表示內含2只、4只或5只阻值相同且相互獨立的電阻,如某8引腳4元件貼片排阻標注為“472”,表示該排阻內部含有4只阻值為4.7kω的貼片電阻。
5. 如何判斷貼片電阻的阻值和功率
如果能清晰看出貼片電阻上的數字標識,判斷電阻值和功率當然不成問題。如果損壞電阻本身無標注,或已燒毀得面目全非,看不清標注,這時可按下述方法進行判斷。
?。?)參考本機型的相同電路中相對應元件的電阻值
在部分電器中,有時具有多路相同結構的電路,如液晶彩電的背光驅動電路、空調電路等。某電路如圖8所示,4路IGBT驅動支路完全一樣,若此部分電路中某只電阻損壞,可參考其他支路中貼片電阻的值,即R17=R51、R23=R48、R22=R49 ......。如無標識,可在電路板上測量判斷或將元件拆下進行測量。
同理,若該電路中的晶體管、IC或其他元件損壞時,也可按此法確定元件的參數,從而進行代換修復。
?。?)根據電路類型確定元件參數
在MCU(微控制器)電路中,一些端口常接有上拉或下拉電阻,如圖9所示。接有上拉或下拉電阻的端口,其內部一般為漏極開路結構,安裝上拉或下拉電阻,可以避免I/O口出現電平漂移現象,以維持一個靜態的穩定電平。上拉或下拉電阻的阻值一般為10kω、6.8ω、5.1kω、4.7kω、3.3kω等,若取值過小,耗電增大;若取值過大,則易引發電平漂移或引人干擾。只要確定損壞的貼片電阻為MCU引腳的上拉或下接電阻,則可以換上阻值為3.3 kω~10kω的電阻。當然,也可以參考其他上拉、下拉電阻的阻值來更換。
?。?)參考同類機型確定元件參數值
若沒有相同電路可參考,也不能根據電路類型確定元件參數,如能找到同類機型,這時可進行比對測量,從而確定損壞元件的參數值。
?。?)調整試驗得出元件的參數值
若無同類機型進行參考,這時可實繪出該部分電路,明白損壞電阻在電路中的連接關系,根據前后電路的特點,估計出其大致電阻值。若仍無把握,可用一只大阻值電位器代替損壞電阻,上電后調整電位器,結合電路的關鍵測試點電壓,最后大致確定出電位器連人電路的阻值。
6.貼片電阻的測量及外觀檢查
用萬用表在線測量,當實測值大于標稱值時,說明該貼片電阻存在斷路性故障或阻值變大。若所測阻值小于標稱值,為避免外圍并聯元件對其在路阻值造成影響,應將元件一端或兩端與電路分離,然后進行測量,以便得出準確的測量結果。
貼片電阻外觀特征如下:(1)貼片電阻表面二次玻璃體保護膜應覆蓋完好,若出現脫落,表明可能已經損壞;(2)元件表面應平整,若有凹凸現象,表明可能已經損壞;(3)元件引出端電極應平整、無裂痕,如果出現裂紋,表明可能已經損壞;(4)若貼片電阻本體已經變形,表明可能已經損壞。
7.貼片電阻的代換
貼片電阻的代換,除了要求電阻值一樣外,還需注意尺寸和功率。如在小信號電路(如MCU主板電路),若尺寸不一致,焊接安裝較困難??傊?,在代換貼片電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:
?。?)部分模擬信號處理電路,如運算放大器電路,對輸人、反饋電阻的阻值要求嚴格,代換時阻值應一樣,不得差異過大,否則會引發電路工作異常。
?。?)用于數字電路的貼片電阻,如上拉/下拉電阻、隔離電阻等,其阻值有一定范圍,只要令信號電壓變化明顯,符合高、低電平的要求即可。實修時,若手頭無同阻值元件,則可用阻值接近的元件代換,一般不會影響電路性能,如4.7kω電阻損壞,用5.1kω或6.8kω電阻均可以進行代換。
?。?)用非貼片元件代換。貼片電阻的損壞率極低,一般情況下,開關管引腳外接電阻,或驅動電路中的貼片電阻,易遭受強電沖擊而損壞,其他電路的貼片電阻很少損壞。貼片電阻損壞后,可換用1/4W或1/8W普通電阻,但阻值應相同或接近。另外,在焊接時應注意對引腳進行整形,盡可能使引腳短些。若有必要,還可在換上的普通電阻表面涂覆704膠以加固。